世界經典名畫--亨利摩爾 有機作品散播活力

嘯鯤 |2006.05.11
1179觀看次
字級

亨利摩爾(Henry Moore)一八九八~一九八六,被譽為歷史最傑出的雕塑家之一,在他六十年的創作過程中,完成了八百多件的雕塑,幾乎全世界各大洲都有他的作品和收藏者,廣受世人的讚賞。

一八九八年出生在英國一個礦場小鎮,父親就是個礦工,雖然職業稍許卑微,但極努力工作掙錢,讓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亨利摩爾十一歲時聽到老師介紹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的故事時,便立志要成為一名偉大的雕塑家。

一九二五年曾先後讀過里茲藝校和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離開學校之後,到義大利遊歷一趟,飽覽古代雕塑名作,隔年返回皇家藝院任教,後來又轉到倫敦的赤耳西藝校任教,一直要到一九三九年為止。

一九四○~一九四二年間,戰爭爆發,他充當一名戰時藝術家,在防空大掩體內為受傷的患者、臨盆的母親,包裹著紗布的傷患、工作人員,及礦工們畫了許多鉛筆和水彩素描,亨利摩爾後來成名的大作中,泰半來自防空大掩體內諸多素描人物的題裁和靈感。

戰後,他即接到世界各國的訂單,且展覽頻仍,因此很快地便成為當代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

亨利摩爾的作品最早是受到英國中世紀的雕塑風格影響,隨後喜歡非洲的原始雕刻及埃及雕塑,一九二五年之後,則心儀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的墨西哥古雕塑人物。墨西哥雕塑的古拙粗獷的風格影響,也顯示在他往後的作品中。亨利摩爾又分別從超現實主義與非具象藝術裡汲取養料,從幾何形式走回有機形式,賦予作品內在生命活力與精神氣質。

亨利摩爾曾在小孩時為母親患風濕病的手臂按摩並協助復健,故對「母體」與「母親」的題裁特別關心。

圖例「母與子─臂」的作品,便是在這種兒時的記憶裡,對母子親情的追溯,而摩爾最傑出的表現則為人體的「虛」與「實」,「空」與「有」的辯證統一的美學思維與空間調節,他經常在實體的人物中穿鑿大洞(母親的體盆)與小洞(母親的眼睛),以「空」襯「有」,以「虛」生「實」。

而「母」與「子」之命名,則為母親「骨盆」的「虛」,容納小孩「胎兒」的(實),象徵包容心的母愛,作為人倫至美與人間至愛最高的舉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