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馬總統競選時的政見,教育部宣布明年九月起,實施國中小營養午餐全面免費政策,經費由中央支付七成,三成由地方政府自籌,不過,雲林縣與嘉義縣宣布因財政吃緊,不願跟進。
政府有意照顧孩子的飲食,值得稱許,但問題是,政府將支出一百億元,目前國債嚴重、政府預算舉債比例日增,財務結構光是維持既有的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網已很吃緊,不允許執行積極性如免費營養午餐般的社福政策。
況且,免費營養午餐政策完全沒有排富,而大多數家長都支付得起營養午餐費用,清寒學生已有其他補助經費。
更別說全台有三分之一鄉鎮的公所,窮得薪水都快發不出來,社會福利的精神是以有餘補不足,是助貧扶弱,救人於危難中,不是撒錢擺闊氣,不分貧富全統統有獎,中央政府究竟是站在什麼立論基礎,認為必須每年編列一百億元,讓全國國中小學生吃免費營養午餐?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營養午餐政策更是最佳的明證,因為享有免費午餐的孩子,雖然沒有從口袋掏出錢來,卻是由政府舉債籌措,孩子長大後還是得償債,免費營養午餐根本不是免費,只是延後埋單而已,將來恐怕還得連本帶利還,結果受害最深的還是那些窮困的孩子。
這一百億元如果用在改善偏遠地區學童的就學環境,或設立獎學金幫助清寒學生,實質上對教育的幫助,要比免費營養午餐大上許多。
教育部長吳清基說自己也是清寒出身,他應該最了解窮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就算年代久遠,也可以問問現在的窮困孩子,如果要他們選,是免費營養午餐,還是把錢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ROY(台北市/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