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長楊志良上台後,第二次建議調漲健保費率,理由仍是一樣,若不調漲,健保將撐不下去。此話一出,藍綠立委一致反對,民眾更是罵聲連連,面對反彈聲浪,健保局總經理出面緩頰,說調升及實施的時間點,尚未定案,暫時會採取「開源節流」措施。
事隔不久,漲價之說又起,為了爭取民眾支持,本月底前將進行千人民意調查,希望獲得半數同意,但我認為,從數次選舉結果可知,民意如流水,民調不可盡信,豈能當成施政依據?又若民調不過半數,難道要強迫過關?
楊署長曾說保費不漲就撐不到十年,數據從何而來?若照署長所言,應該撐不到年底才對,為何健保局說採「開源節流」能撐住?若能撐上八、九年,何以撐不到十年?何況滄海桑田,十年後誰能預測?
造成健保缺口原因太多,如藥價黑洞、不肖醫院及醫生詐騙等,但不見良方治多年沉痾,而各地方政府欠繳健保費,更是雪上加霜,可是對照健保局所說,健保到今年底負債將高達五百五十億元,若全數追回欠款,足以打平,卻不積極從此處著手,反而每隔一段時間,就提出調漲費率,雖說北、高兩市欠款都已列入應收帳款,並同意自明年起分五至六年償還本息,但能打包票一定收到嗎?
從「資產負債表」分析,應收帳款是資產,若收不到就變成負債,負債由全民承擔,合理嗎?拿百姓血汗錢填補黑洞,難怪引發民怨。
更使人忿忿不平的是,儘管健保虧損,健保局年終獎金依然是三點八個月,教百姓如何心服?
法雨(彰化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