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了,各國的「年度代表字」相繼出爐,台灣選出的代表字是象徵希望的「盼」,日本年度漢字是「新」;英國「新牛津美語字典」的年度風雲字是「刪除好友(unfriend)」,美國「全球語言觀察中心」則把twitter列為年度單字。

英、美的「年度代表字」分別代表一種社會現象,都與電腦相關,「刪除好友」代表人際疏離,虛擬世界的「好友」只要一個按鍵,就能消除;而著迷於twitter的人,沉浸在零碎的、簡短的人際關係中。
台灣與日本的年度代表字較為抽象,屬於心情的陳述,有對過去的感覺與檢討,也有對未來的看法與期許。台灣從去年的「亂」到今年的「盼」,代表希望與轉機,和日本的「新」一樣,是正面的,是準備邁向希望的未來。
但第二的「假」,得票數只比「盼」少三百多票,差點奪下年度代表字寶座,以統計學的百分之三出入來看,「假」字其實也等於是年度代表字,它包含的現象包括層出不窮的電話詐騙、職棒打假球事件等。
而且,「盼」之後連著「假」、「苦」、「慘」、「悶」、「慟」,全是負面的;接著是禍福難料的「變」,之後才是正面的「愛」、「新」、「醒」。
這個「面」的悲觀現象,可能要比「點」的盼字,更能代表二○○九年的台灣。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度字的「候選名單」是由各界名人、專家選出,今年邀請一般民眾提名,三十個候選字中,僅十個是名人提出,其他二十個民眾提名的代表字中,超過七成是負面意義,名人選出的十個代表字,六成是具正面意義的字。
名人、專家代表的是社會上層階級,他們較為「積極、樂觀」可以理解,至於一般民眾的「候選名單」七成是負面意義,這種堪稱「庶民心聲」的代表字的面向,恐怕才是真正的「民意」。
單一的「盼」看似光明,但社會精英、政府官員不要被迷惑了,應該從整體觀察年度代表字大選,要省思背後的意涵。
黃凱耀(北縣汐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