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據兒福聯盟的統計,有六成國中小學生曾受到程度不等的欺凌,包括暴力傷害、口頭恐嚇威脅和網路謠言。姑且不論這調查抽樣方法、內容與範圍,與實際情形是否有落差,但對照當前孩子的處境,校園霸凌愈趨嚴重,令人震驚。
孩子在學校學習,不僅要面對課業壓力,在人際互動亦面對挫折、傷害,一般而言,校園霸凌除了肢體暴力、口頭恐嚇威脅外,更嚴重的是網路散播辱罵和謠言,讓人防不勝防,甚至跨越學校與社區。
儘管教育部把友善校園當作重要施政,但實施成效有限,否則不會讓學生恐懼上學,究其原因,應是各級學校並未落實,也就是說校園霸凌往往被學校隱藏、遮蓋,變成「不能說的秘密」,因而一再發生,成為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專家學者呼籲老師和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對霸凌學生進行輔導,並且給予適當處罰,以阻絕校園變成黑社會,但筆者認為,學校與老師更要打破「隱惡」的校園文化,當發現有霸凌事件,應正視、解決,以降低霸凌事件,維護學生就學權益。
此外,家長亦應關心孩子交友與同儕互動狀況,若遇有校園霸凌,要與學校聯絡,並共同尋求解決之道,避免孩子一再受到欺負與傷害。
陳志彬(台北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