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吉而好創始之初,侯淵棠笑談,取名字也真是一門學問。「我們找來找去發現好聽的都被用了,結果就想這『猛虎難抵群猴』,加上家中很多人屬猴,就起名為『群侯企業』。」侯淵棠說,後來覺得這名字不夠好,集思廣益終於三年後以「吉而好」沿用至今。
「吉而好是從cheerful音譯過來,有令人愉悅、喜樂的意思,公司做文具、禮品也可以說這個名字意義很適合,加上算了算筆劃,是個好名字。」做了兩三年,侯淵棠覺得既然做禮品,那就該去當時禮品做得最好的國家│日本進修學習。
「我在日本住了半年吧,回來之後,才終於下定決心,設立工廠下去大力經營。」一開始吉而好經營進口銷售、代工製作,不過侯淵棠很有警覺,沒過幾年,他便認為長此以往沒有前途可言,於是吉而好在二十年前,國內仍然盛行仿造和代工的年代,已經開始進行產品的研發設計。
侯淵棠苦笑,「那時侯都要自己摸索,所以也是很笨,搞不清楚設計出來的東西除了好看,也要符合模具規格才可以做,那就花了很多錢請留德、英的設計師來,開模的時侯才發現,要不就不能開模,要不就開模之後還是做不出來;開模又貴,設計費也貴,當時真是慘痛的教訓呀。」
時至今日,吉而好早已熟知如何整合商業需求和產品設計,「好比『桐花』,就給這樣一朵花、一個意象,短時間內便能有幾十樣產品,從貴到十幾萬,到最便宜幾十元都可以很快就達成。」侯淵棠說,今年二○○九高雄世運,短短二個月,公司就設計出一百多種商品!另外綠島、十三行博物館等等,吉而好也都曾經做過系列化商品的開發。
侯淵棠表示,早在二十年前就投入精力做自製設計果然是對的,過去所累積的經驗和能量,也讓吉而好現在承接系列商品的設計,以及推廣自有品牌上,有了相對的優勢。「文具禮品跟高科技業不同,不會因為今天我們擁有一支上萬的名筆,就不再買其他的筆;設計產業擁有自有品牌,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而實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