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情殺事件頻傳,因為不願意分手,無法接受移情別戀,就動手傷人,輿論說,這些人喪盡天良,十分凶殘。
其實,這些人的心理異常脆弱、敏感,挫折忍受度太低,無法像正常人一樣面對挫折,不知如何接受挫折,情殺多半是加害者無法承受感情生變,怪罪另外一個人,認為是對方造成自己的感情失敗(挫折),誤以為消滅挫折發生的原因,就可以解決問題,於是攻擊挫折源頭,輕則以暴力迫使對方屈服、順從,重則殺害。
加上媒體放大報導,容易產生模仿效果,某些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的人,看到媒體的情殺新聞,不自覺地將此類新聞放在潛意識裡,結果當自己遇到問題時,同樣也不自覺的模仿新聞報導的做法。
今年夏天美國西北大學發生碩士殺害欲分手女友事件,引爆美國輿論譁然,但此後卻連續發生情殺事件,不能說沒有模仿效應。
人生難免有挫折,健康的態度是學習吸收、內化挫折情緒,甚至將挫折昇華為向上的動力,許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懂得與挫折相處,向挫折學習,古人的「失敗為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由於少子化的影響,現代家庭多半溺愛子女,父母無法給子女正確的社會化過程,例如,過分誇獎孩子聰明,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真的很聰明,不需要努力就能成功;家長也過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承受挫折,使得孩子童年過於順遂,不知如何面對挫折,長大出了社會,只要工作不如意就辭職,感情不如意就動手傷害對方。
所以,學習挫折要從改變家庭教育著手,家長不能再溺愛孩子,學校教育不僅教孩子學習正確的兩性關係,還要教育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
特別是在不景氣時,現代人最主要的挫折來源經濟、工作與情感挫折並發,不知如何面對、承受挫折的人愈來愈多,教育與社工單位更必須加強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媒體也應收歛,避免造成模仿效應,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應學習挫折,懂得與失敗相處。
羽盷(台北市/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