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頻出問題 給個信服的解釋

國任(台北市/社會工作者) |2009.12.10
731觀看次
字級

最近因接種新流感疫苗而引發的問題愈來愈多,先是學童注射後集體暈針、部分肢體麻痺,接著孕婦注射後發生胎死腹中的悲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天公布首例疑似因接種嚴重不良反應致死的案例,日前一名八旬老翁注射四小時後,身體不適,雖送醫搶救仍不治。

雖說疾管局與醫院對這些問題都認為疫苗絕對沒有問題,但就算不是疫苗造成的傷害,也引發民眾對疫苗的疑慮。

衛生署長楊志良在決定全面施打疫苗前曾說,如此大規模的普及性施打,極有可能有人因此出事,有人將楊志良的話解讀為疫苗有問題,但我認為,全國性施打疫苗就必須承受風險,大規模的施打總會碰上發生機率極低的意外,一味說疫苗有問題,並不公平;而且,媒體忽略統計意義,放大個案報導,反而容易鬧成恐慌。

也有人認為,既然有風險有必要全面施打嗎?

的確,新流感雖然來勢洶洶,但在各國共同對抗且嚴加防範,醫療院所動員下,致死人數已大幅降低,例如日本有百萬人次以上罹患新流感,但死亡人數不到一百,也就是說,只要及早發現並正確的治療,不致危及性命。

然而,政府為了安撫民心,卻決定全面施打疫苗,甚至鼓勵孕婦、孩童等施打,但沒有明確告訴民眾可能會有的風險,像是對疫苗過敏或有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的人,會產生什麼副作用。

雖然全面接種疫苗後,疫情快速降溫,但新流感和SARS不同,致死率極低,其實不一定要全面施打,民眾只要注意生活起居,強化免疫力,政府衛生單位建立從檢驗到治療的完備機制,以保護民眾,針對高危險群(慢性病、出入高傳染區等民眾)施打或監控健康,理應能有效控制疫情,又不需勞民傷財。

衛生單位一再宣示疫苗的安全性,卻又無法對施打疫苗後出問題的個案,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縱然全面施打的本意是照顧民眾,卻徒增民眾的恐懼與不安,建議相關單位說清楚講明白,讓高危險群民眾自己評估是否施打,並建立更周全的規畫和監管措施,才能真正保障人民健康。

國任(台北市/社會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