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雖並不完全等於活力,但若長期閒閒沒事做,缺乏生活目標,易使人加速老化。
懂得規畫生活、擁有既定志趣,無異是老人快樂而長壽的祕訣。上周五,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為一個藝術活動剪綵,是他主動爭取來的。這天,他原本固定到基金會喝茶看報,後來聽到一位晚輩要辦畫展,立即說,這麼重要的事,我怎麼可以缺席呢?
九十二歲的他,帶著一位老參謀,全程熱情參與,到了下午五點,回士林吃晚餐,每天都如此這般,參加足以充實晚年生活的活動;星期一、二兩天打高爾夫球,周三、四游泳,周休二日兩天唱戲,「固定下來,日子就不會無聊。」
固定活動的確是活力的泉源,既讓晚年不寂寞,也表現出老人可愛的一面。
郝柏村常說,老朋友陸續走了,現在圍在身邊的都是小朋友,老少打破代溝,很合得來,你約我,我約你,大家打成一片。放下身段,主動交朋友,的確可以走出更大的範疇,上周過八十大壽的前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常找學生去郊遊,她絕不因為自己是老師,是老人就被動等人來邀,對她而言,有志一同最為可貴。
外科醫生張善元去年退休後,學了一身製作多媒體的本領,和三個同樣八十歲高齡的「同學」一個星期有三天聚在電腦面前做發燒友,同年齡的老朋友視茫茫,不懂得如何把數位相機拍出來的照片「繪聲繪影」,他們就義務幫忙,加了字幕和音樂,製成CD讓親友觀賞,上個月遊九寨溝,回台北後交出十張賞心悅目的光碟,還可以當卡拉OK來配唱,一群老人玩瘋了。
張善元的長子說,爸媽如此投入自己的興趣,讓兒女不用為他們的健康與生活操太多心,反觀許多鄰居長輩,因為畏懼社交而宅在家裡,以至於生活重心全放在家人身上,「關心則亂」,平白惹出許多是是非非。
郝柏村也認為,獨立讓老人更有魅力,自己年事已高,市長兒子當然擔心自己出門安危,「但是,我只要一個過去的老參謀陪我就好,不麻煩任何人。」
這樣的獨立老人,多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