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教授日前以「連史懷哲是那一國人都不知道」,繼續批評醫學院學生,引發論戰,台大醫學系學會也舉辦座談會回應。
對洪蘭教授論點持反對立場者,大都認為史懷哲之所以偉大,在於他無私的奉獻超越了國界,因此他是那一國人不重要;但我想請問,如果不知道史懷哲是那一國人,憑什麼說史懷哲的貢獻「超越了國界」?
洪蘭教授會有這樣感嘆,是因為上一輩習醫者,多數受到史懷哲精神感召,或懷抱理想,所以刻苦用功,可是,今天台大醫學院學生有人上課睡覺、啃雞腿,洪蘭教授當然納悶這些學生為什麼要習醫,批評者不藉此反省,反而批評洪蘭教授「錯把知識當學問」,著實令人扼腕。
也有學生認為,上課睡覺、吃東西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洪蘭教授把台大醫學院學生汙名化了,可是,如果真的認為上課睡覺、吃便當沒什麼大不了,何必為了被批評而不平,何必覺得批評是「汙名化」?
有學生對洪蘭教授的批評,把責任推到任課教授的身上,因為「是教授說上課可以吃東西的」。
其實,台大也有教授公開表示,羨慕洪蘭教授有勇氣一再開罵,因為現在許多學生缺乏自省能力,自尊心又過強,若教授在課堂上開罵,不但常被當作耳邊風,還有學生可能因此懷恨,匿名上網痛批教授,或在期末教學評鑑反將教授一軍,教授只好讓他們上課睡覺、吃便當。
我贊同「知識不等於學問」,也同意「了解史懷哲精神」比「知道史懷哲是那一國人」重要,但是,這並不代表了解了史懷哲的精神,就可以不必知道史懷哲是那一國人,因為不知道史懷哲的國籍,就說史懷哲精神超越了國界,也不是真學問,而是假知識,這如同學生只會背公式而不會證明,只會背答案而不懂推理,「知識不等於學問」,但學問可以離開知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