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碘。陳立凱攝
新聞報導指出,有工業用鹽被當成食用鹽出售,檢方稱這些鹽是沒有碘的,長期食用可能造成甲狀腺肥大等問題;衛生單位則說,碘不是食用鹽的必要條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這是一種荷爾蒙,缺乏會擾亂新陳代謝,使幼童發育不良及智能不足,稱為呆小症,嚴重可致命。海水中有豐富的碘,因此海產類食物(海帶、紫菜、海魚等)的碘含量都很豐富,台灣雖然四面環海,但是早年山區交通不便,所以在新竹、南投、花東等山區,都有地區性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的問題,這是因為缺碘;自民國五十五年起,政府要求台鹽公司在食鹽內添加碘鹽(碘酸鉀),使得大脖子成了罕見病例。
從前鹽是專賣商品,鹽政條例廢止後,貨架上開始出現了不同的產品;此外,崇尚自然的飲食風興起,養生者與饕家對鹽品講究,要吃曬乾的天然海鹽,甚至是特定地區所產的岩鹽等等……對於加碘鹽就有了「不天然」的評價;還有些人是遵醫囑限制碘攝取量(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不適合吃加碘鹽,就需要購買無碘鹽。
現今官方是不是有必要調整食鹽加碘的政策?需要從長計議,但是消費者還是可以視自己的需要,決定要買加碘鹽或是無碘鹽。每個星期都有吃到海魚,或是昆布、紫菜湯的朋友,不一定要刻意去吃加碘鹽,但是很少吃這些食物的朋友,選購加碘鹽還是比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