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六十九年前,越南華僑溫惠英將十一歲弟弟溫鑄強送上火車,到中國大陸四川念中華民國空軍幼校;民國四十三年某天,她在大陸看到「溫鑄強駕機於大陳島上空被『我』軍英勇擊落」新聞,掩面痛哭。
昨天,八十二歲溫惠英和女兒及堂弟溫華強一家人,到花蓮市鑄強國小「探親」,抱著溫鑄強半身銅像痛哭失聲,情緒久久難平復。
鑄強國小校長張裕明表示,鑄強國小原名空軍防砲子弟學校,大陳義胞撤胞來台,不少人住在花蓮,溫鑄強因保衛大陳島殉職,學校為紀念他,民國五十五年改名鑄強國小。
溫惠英回憶說,溫家祖上從廣東鶴山移居越南已久,抗戰軍興,國軍到越南招募,一九四○年溫鑄強投考空軍幼校第一期,「上火車的前一晚,包袱還是我幫他整理的。」當年十三歲的溫惠英翌日送小弟到西貢火車站,揮手一別,兩人再也沒見面。
國軍撤退來台,溫鑄強帶母親到台灣,溫惠英跟同學回大陸,溫鑄強與留越南的堂弟溫華強寫信,溫華強再和溫惠英聯絡。
一九五四年,幫美國駐越記者當翻譯的溫華強有天翻譯電報,看到台灣空軍在大陳島上空被擊落新聞,飛行員的譯名正是溫鑄強;隔天,溫惠英也從《南方日報》讀到這則消息,但一家人分隔三地,無從弔唁。
溫華強一家人後來到加拿大,兒子溫永康在美國從商,娶了台灣退休軍官女兒張良定。這幾年溫華強和堂姊溫惠英聯絡上,前天他們各帶著兒子、女兒從加拿大、美國、大陸飛到台灣,一起到鑄強國小。溫惠英和女兒馬穎撫著銅像掉下眼淚,分隔一甲子多,終於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