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 不問蒼生問鬼神

羅秀美 |2009.11.30
3053觀看次
字級

「不問蒼生問鬼神」典出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詩人在首二句寫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說明漢文帝為求訪賢才,接見曾被貶謫的臣子。而這些臣子中,以賈誼的才氣最高,簡直無與倫比。

 細讀之,發現此二句完全由正面著筆,不見貶意或諷刺。其中是「求」與「訪」字的使用,更有讚美漢文帝賢德之意,以其對待賢士之誠懇、謙下,尤其對象竟還包括賈誼在內的「逐臣」,更可見其胸襟。

然而,後二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說明的卻是漢文帝竟於夜半時分在宣室(未央宮前殿)向賈誼詢問鬼神之事。身為君主未心繫蒼生,實在令人痛惜。由此,此詩末句「不問蒼生問鬼神」遂成為流傳後世的名句。

進而言之,若以前二句觀之,不看此後二句,極容易誤以為這是一篇明主求賢才的讚歌。然而,這種前揚後抑所產生的情境落差,正是李商隱刻意為之的寫作手法。一般言之,此詩所述之君臣遇合盛事,頗值得有心人士大書特書,尤其是同樣也有不遇之境的李商隱,對於賈誼這逐臣之遭遇應該特別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罷。

然而,李商隱畢竟獨具隻眼,聚焦於一般人所不會特別注意的「問鬼神」一事,可謂翻空出奇,引人深省。由此言之,「不問蒼生問鬼神」一句其實極具反諷之意,一把「推翻」前二句對漢文帝求賢若渴的稱頌之意。

李商隱所記賈生被召回之事,應是根據《史記‧屈賈列傳》記載而來的靈感:「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李商隱透過這個小故事,將賈誼貶謫長沙這個已然熟爛的故事,以別開生面的特寫鏡頭展現出來。也就是說,李商隱不直接書寫賈誼的不遇,卻獨闢蹊徑,將賈誼自長沙被召回由皇帝宣室夜對的情節,放大並加以特寫,終成如此生動的絕句,「不問蒼生問鬼神」也就此成為千古名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