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主計處調查發現,受到金融海嘯衝擊,今年國內「非典型就業」者人數近六十九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增加三點七萬人,官員不諱言,非典型就業機會的增加是「大勢所趨」。
所謂「非典型就業」,是指非正職的受雇員工,例如部分工時者、臨時性或派遣人力。由於近年來國內非典型就業工作蔚為風潮,人數愈來愈多,主計處去年起針對非典型就業現況進行調查。
調查首年,在整體受僱人口中,有百分之六點二四是非典型就業者,人數約六十五萬人;今年人數攀升至六十八點七萬人,占全體受雇員工的比率也增加至百分之六點七一。
觀察非典型就業者的特性,多以年輕、低學歷者為多,前者是因為多半仍在學,所以只能應徵一些臨時性、部分工時或派遣公司的工作;後者則是因為專業技能不足,可選擇的工作職缺不多,也容易成為非典型就業者。
官員說,非典型就業機會的增加,不完全是負面效應,代表多元化勞動雇用現象,雖然工時較少、收入較低,但可提供給婦女、中高齡者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