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放假我最愛到市場或是大賣場逛。
平常我會先把最近需要的用品列一張清單,再參考近期各大賣場的廣告單,逐項比較決定採購路線及項目,並記得結帳時出示會員卡,可積點折現金,可謂一舉兩得。
價格與品質不見得有必然的關聯。前幾天到大賣場,看見開架式化妝品特賣,一律六十九元,心動下就買了睫毛膏,用後發現不僅不防水而且有怪味,用了一次即束之高閣;幾個月前到十元商店幫小弟買了個一千五百CC的水壺八十元,雖然材質不如知名品牌好,但價位差了數倍,到現在也還在用。
每到季節交替,到處看得到換季大出清,有次看到女鞋出清,各種樣式都有,夾腳拖、高跟鞋、布鞋、涼鞋,通通一百元,有人一次買五雙,我雖有試穿卻沒有買,因為都有了,買了就是多餘。
經濟不景氣,多數人總希望買到俗擱大碗的東西,但往往買了許多不必要的物品,如果能自我控制,省下這些小錢,積少成多也很可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