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討論已久的「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昨天終於簽署了;雙方以換文方式進行備忘錄簽署,而最受爭議的對等官銜問題,最後決定,雙方頭銜統統避開政治性意涵,也就是對岸不用「中國」,金管會的官銜也不加上「行政院」這三個字,而是以台灣、大陸金融監督業務負責人名稱來進行簽約。
金管會主委陳(冫中)於昨天晚上召開記者會。陳(冫中)表示,MOU文件昨天下午四時三十分到機場,晚間六時兩岸雙方同步簽署,六時三十分同步公布,最遲六十天生效,僅正體及簡體版本,雙方頭銜是台灣/大陸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代表;台灣方面稱為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大陸方面稱為兩岸金融監理合作諒解備忘錄。
陳←指出,雙方頭銜部分,台灣方面是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代表陳(冫中),大陸方面是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代表劉明康、證券期貨業監督管理機構代表尚福林、保險業監督管理機構代表吳定富。
MOU將可以使兩岸的銀行前進彼此市場,雙方金融機構將可以相互投資彼此市場。至於金融機構進入台灣方面,將於稍後的ECFA簽訂時,會有更近一步的討論。
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楊毅昨晚表示,兩岸簽署MOU,開啟兩岸金融實質合作新篇章,預示兩岸金融合作將進入實質階段。
楊毅指出,今年四月二十六日,海協會、海基會在南京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建立了兩岸金融合作的框架。
隨後,他說,經過兩岸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的充分協商溝通,雙方對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涉及的業務性、技術性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在信息交換、機構設立、危機處理、人員培訓和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以確保對互設機構實施有效監管,維護兩岸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楊毅表示,十一月十六日,兩岸銀行、證券及期貨、保險業監管合作備忘錄順利完成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