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與各國談FTA也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經部:最快明年1月協商
【本報高雄訊】兩岸將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陸委會副主委高長昨天首度透露,我方將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和大陸簽ECFA;他並表示,未來和其他國家談自由貿易協定(FTA)時,也會用同樣的名稱。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昨天舉行「兩岸政策論壇—ECFA南部地區會議」。高長表示,兩岸政策鬆綁,目前每天近三千名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台灣企業的海外投資,也約有七成集中大陸,兩岸交流益趨緊密。
他表示,簽訂ECFA就像蓋房子,最重要主軸是其中的「架構」,先決定房子大小、坪數,至於內部裝潢與家具則可日後再討論。
對外界疑慮的中國大陸勞工進口問題,高長說,兩岸簽訂ECFA後有「早期收穫產品清單」,即急迫性商品在簽訂後開放進出口,但有敏感及衝擊項目不會輸入,例如我方堅持不開放大陸勞工進口等。
專家學者建議,ECFA簽訂後,應協商貿易救濟機制,國內產業受大量且低價進口產品衝擊時,即啟動救濟措施;編列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幫助受影響業者轉型升級;建立糾紛解決機制;解決山寨版產品問題。
會中多位工會代表質疑政府低估ECFA簽署後的失業數字,各機關的估算也不一致,高長表示,那些都是學術機構據特定條件估計出來的數字,未必會產生這樣的影響,「對這些數字,不必太認真」。
至於以「台澎金馬」簽ECFA,高長是在回答現場聽眾提問時的說法,這也是政府官員首度明確宣示台灣和大陸簽署ECFA所用的名稱。「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是我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名稱,馬英九總統五月間接受新加坡媒體專訪時,即表示可用此名稱和新加坡簽FTA。
另外,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表示,ECFA第一次正式協商,將在第四次江陳會後(十二月下旬)舉行,不過,確定日程及形式還需有待相關單位決定,經濟部已同意將金融業納入早期收穫清單。
正在新加坡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經濟部部長施顏祥則表示,如果順利,最快明年一月進入正式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