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急診杜鵑窩

吳一忠 |2009.11.13
760觀看次
字級

在急診室當義工已十年,病症包羅萬象,車禍、自殺、中風,或酒醉、燒燙傷等狀況,這些狀況總令人難過與惋惜,但看過精神疾病患者遭遇的種種……才真讓人難以釋懷。

某日,一位少女由家長陪同前來,相貌端莊秀麗,說話條理清晰,安靜且平和,看不出是精神病患;她因讀書壓力太大,承受不住才發病,看來教人心疼。

送女孩到病房,剛踏進電梯時,她深知將面臨被隔離的命運,馬上哭泣著向我下跪,求我不要送她上去,我基於職責不得不為,只得抿住欲滴的淚。她父親不但沒有安慰,反而大聲喝斥,責怪她讓家長丟臉,我難耐怒火,訓斥這位只顧面子的父親,沒人願意罹患精神病,當家長的應該鼓勵,豈可以子女生病為恥,難怪女兒病情無法改善。

沉痛與無奈,令我耿耿於懷,我思考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但切忌逼迫太緊,人生已經夠苦了,何必為了成績,毀了孩子一生。佛教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眾生都無怨無悔,何況是血緣親人,為何沒有慈悲心呢?

患者有溫馴憐憫型,也有暴力攻擊性的。遇上多了,就漸漸懂得如何處理了。

佛教認為業報臨身,只要因緣成熟,不論到哪裡都躲不掉;佛家也認為人的分辨能力,是六根緣六境生六識,精神病患六根完具,六境乃器世間之表象,六識之所以不起作用,是情感或凡俗雜事,形成「無法承受之重」,或色身產生病變,主導理智的器官出問題,喪失了控制的能力,一些反常的表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行於是產生。

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超越常人所能理解的境界,這群人失去主宰神識的能力,亟需親友的關懷支持,才能早日康復。而凡夫應「少欲知足」,珍惜現有的一切,把需要和想要分辨清楚,心識清明,不被外境綑綁,自己能做得了主,如禪宗常勸人「餓時該吃,睏時該眠」,減少慾念的貪求,或許就能減少精神疾病發生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