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小學的棒球教育將提前達到「十二年一貫」的目標。教育部計畫投注五億經費,推動「四年優質學生棒球計畫」,讓三至四所重點發展棒球的國小、與一至兩所國中、一所高中,結合成三級棒球聯盟,使棒球選手的培育不中斷。
目前我國國小至大專的棒球隊有七百九十五隊、一萬二千多人,四年後將提升到八百八十隊、一萬八千多人。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未來學校棒球隊將鼓勵在地經營、屬地主義,不要跨縣市挖角;他舉例說明,花東地區是台灣棒球的搖籃,許多教練從國小階段就培養出許多好手,但到中學階段就被西部縣市以高額獎學金、營養費、免費宿舍挖角,甚至發生被挖到別縣市的一線選手與留在花東的二線選手對打憾事。
以知名職棒球員曹錦輝為例,就是出身花蓮的原住民球員,被挖角到高雄縣高苑工商。王俊權說,未來這樣的情況會改善,已請「運動優先區」—花東提出棒球計畫,讓花東的高中職也能提供獎學金、改善訓練環境,把具潛力球員留在本地。
王俊權說,高中職的資源相對較多,因此,未來可認養同區內的國小及國中,協助提供訓練場地及球具。即以台北市的百齡高中為例,就可與同區的重慶國中建立伙伴關係。
品德要從小教起,教育部優質棒球計畫,品德也是重點,將加強各校棒球員品德、法治、禁藥教育,請棒球隊自訂公約,約束球員勿講粗話、抽菸、吃檳榔。
王俊權說,除了棒球,教育部也協調籃球、排球等其他運動項目的球隊、協會,也要推品德與生活禮儀教育;大專及高中體總都表示將要求籃球、排球正式比賽時,教練要比照國外穿西裝。另外,明年也會補助不足的地區興建簡易棒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