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岸最近相繼對兩岸金融MOU釋放利多,甚至表明「這兩天就有好消息」,卻始終不見相關單位確認,昨天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案揭曉,兩岸金融MOU文字都已談好,但卡在「地點」的政治問題。
陸委會副主委高長昨天證實,兩岸MOU問題在於「時間與地點」,其中最關鍵問題是「地點」,因為很多民眾認為涉及國家主權,雙方還在協商中,近期就會確定。
至於簽署人選,我方也決定由金管會主委陳(冫中)與大陸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主席簽署。
對於兩岸最近釋放的相關說法,陳(冫中)的解讀是大家認為兩岸MOU「很成熟,很樂觀」,甚至樂觀到「收割期」,瓜熟蒂落,成熟的時候最好。
但是對於到底何時簽,陳(冫中)就是不願回應,高長也說「沒有時間表」。對於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對外也表示「已經準備好了」,陳(冫中)與高長都說,王毅是在被動情況下被攔問,「並非正式聲明」。
陳(冫中)表示,兩岸如果不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金融環境不利;如果不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簽署ECFA也沒有意義。
兩岸簽署金融MOU傳出近期可望有新進展,陳(冫中)昨天現身立法院備詢時強調,服務業貿易與一般商品貿易不同,台灣當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是以已開發國家標準做出承諾,而中國則是以開發中國家標準進行市場開放。
陳(冫中)說,台灣服務業以已開發國家標準進行市場開放,相關承諾標準高於中國,因此要求對方開放會比較多,而中國能夠提出的相對比較少,所以整體情勢對台灣比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