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彩畫」就是以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創作的一種作畫形式,還可以結合不同素材,表現出更多可能性。自從油畫興起之後,膠彩畫逐漸在西方沒落,而東方國家仍有傳承,只是名稱不一,例如中國古代多稱為「丹青」。

台灣日治末期,因為有官辦的「台展」、「府展」鼓勵,膠彩畫曾經盛行一時,當時泛稱為「東洋畫」,也孕育出陳進、林玉山、郭雪湖、林之助等傑出的膠彩畫家。
膠原畫會成立於2000年,由一群熱愛膠彩創作的同好組成,目前有陳騰堂、林必強、吳景輝、呂金龍、曹鶯、鄭延熙、施子儀等七位成員,都是畢業於美術相關的研究所,每一位成員都有個人獨特的風格,其中不乏曾在全省美展與台陽美展等,擁有佳績的傲人資歷。
目前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進行的「膠彩新風貌─2009膠原畫會聯展」,展出約五十件作品,除了針對顏料多所探討外,對於其他媒介物,如金箔、銀箔、紙漿及燒箔、揉紙等的運用,都有嘗試。
除了技法及形式的表現之外,更透過作品,強烈表達他們在不同觀念及經驗的闡述,希望創作出屬於台灣膠彩畫的特色。
(文/林禕庭 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