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南韓社會學家宋東國(譯音)指出,歷史上韓國履遭鄰國入侵,認為異族通婚會擾亂大韓民族的純正血統,導致種族心態複雜,歧視印度、非裔或東南亞等所謂「有色人種」,喜愛白人卻又帶點忌妒厭惡情緒。
南韓一向以國家和民族單一性充滿優越感,民間一直有維護「血統純正」的排外心態。幾世紀前,常有韓國婦女被當成戰利品虜到中國充當性奴隸,她們就算逃回韓國,也會被鄰里排斥,認為她們被「汙染」。
厭惡混種被汙染
二戰時被日本強逼為慰安婦的南韓婦女,也有同樣命運;韓戰時和美國大兵性交易的風塵女子更是被排斥,生下的孩子被說是「雜種」;甚至有婦女遭美軍性侵生子,不但得不到同情,還被趕出家門。
美軍造成複雜化
北韓也有這種講究血統的想法。北韓叛逃者和人權團體表示,有些北韓婦女為了找食物逃往中國,回北韓後若被發現懷了中國人的孩子,常被逼迫墮胎。
對許多韓國人而言,第一次接觸到亞洲以外的外國人是在韓戰時。美軍讓韓國人的種族想法「複雜化」,到現在,南韓不少人對西方國家還是混雜了忌妒、厭惡的特異情緒,特別是對美國白人。
南韓政府和媒體非常注意各種國家評比,想比較南韓和其他先進經濟體的排名。南韓極受歡迎的一檔電視節目,是找來會說韓語的年輕外國美女—多數是白人,談她們對南韓的印象。
英語要和白人學
南韓民眾喜歡學英語,尤其講究和白人學「道地」的英語。在南韓出生、被美國人收養的導演塔米‧楚說,她想當英語教師的申請不斷被駁回,因為她「不夠白」。
儘管如此,紐時指出,南韓人私底下提到美國人卻又經常語帶不屑,常加上「渾蛋」字尾—就像他們提到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
(吳佳珍/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