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沒有冰箱,食材儲存不易,尤其生產過剩的季節,任其腐爛丟棄,暴殄天物,民間認為會遭天譴,最簡易的保存方法就是曝曬;由於曬乾的蔬果各有風味,各地作物、烹飪方式也不同,因此成了特別的料理。
最常用來作菜干的蔬菜有芥菜、蘿蔔、高麗菜、豇豆、番薯、芋頭、蔭瓜,也有曬香瓜、瓠仔。即使是同樣的菜干也有不同作法,以芥菜來說,有醃酸菜、乾福菜、卜菜干;高麗菜、蔭瓜不同乾度,不同味道;豇豆則可成酸豇豆和菜豆乾。
菜干風味與新鮮蔬菜大不同,煮法也不同,除了蔭瓜外,大多要久煮。加點薑絲別有風味,也可用來炒肉片、豆干,有人嫌澀,油可多一點。
醃酸菜切細,加點糖、辣椒,用油炒就很下飯。福菜、卜菜也可比照,不過客家人用來煮瘦肉、豬肚湯或焢肉,風味甚佳;其實素食加點老薑,味道也不錯。
酸豇豆炒肉絲很下飯,也可當便當菜。蔭瓜配稀飯,味道頂呱呱,只是太鹹,不宜多吃。瓠仔干常用來做台菜料理,綁住豬腸、筍干、瘦肉、香菇同煮,庶民吃法則是煮湯。
至於菜干的儲存方法,則是要密封,最好放冰箱,以免發霉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