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對聽力的傷害,已經引發歐盟高度重視。醫師擔心,由於MP3播放器把高分貝的音樂直接灌入使用者的耳朵,長期使用可能是導致聽力缺失的部分原因。」
電視新聞還沒播完,家裡的電話就開始響起。第一通是婆婆,交代兩個小朋友聽MP3時「一定」要節制。緊接著第二通,外婆不斷提醒重聽的痛苦.......。看見小朋友臉上痛苦的表情,我心中得意萬分,馬上積極重提他們房間床頭那台被遺忘的音響........。
兩兄弟房間的音響,已經很久沒有聲音了,我曾經好奇的轉了轉,才發現它們根本沒電 !弟弟告訴我:「我們都聽MP3!」難怪樓上電腦旁,總長期貼著「正在下載歌,不要關!」的紙條。我心中有一點小生氣,想著如果這些偶像歌星變成了國文、英文、數學或理化,該有多好;也有點小懊惱,心疼買的那些鋼琴樂曲和古典音樂乏人問津。
在家的大部分時間,如果樓上傳來超乎大聲的:「媽媽:我肚子餓,有什麼吃的?」那一定代表某人是帶著耳機在問話。如果換成老媽我宣告:「下樓吃飯了」,更是半天不聞樓梯響,原因是:他們兩人都同時帶著耳機,正自得其樂中。
幾乎除了睡著外,耳塞好像已經成為他們身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問他們能不能專心的只做一件事?他們總正經的回答:「會無聊!」
好巧不巧,哥哥因為隨身碟出現「音律不整」現象,向他弟弟借的隨身聽和電子辭典又在圖書館被扒走,二兄弟同時沒法子聽MP3。先生逮到了機會,立刻下令:「暫時不買,不聽又不會怎樣。」乍聽之下,我真不贊成這個無聊的說法,可是臨時也想不出更義正詞嚴的理由否決。
兒子問:「那無聊時要做甚麼?」我想起最近電視節目被喻為毒舌派之一的黃舒駿,他是我年少時就喜歡的歌手。
星期天的晚上八點,我正式加入成為他們「看電視俱樂部」會員,並且遵守俱樂部約定─廣告時可以隨時換節目。
當天,節目參賽的歌手選唱「馬不停蹄的憂傷」,這是一首很美的歌曲,兄弟兩人都有些陶醉。隨後黃舒駿又被拱出來唱「戀愛症候群」,將近一千字的詞沒錯一個,兄弟倆佩服得五體投地。
「歌詞真多,不像現在的歌曲,唱來唱去都一樣」弟弟忙不迭的發表感想。
哥哥除了追問此人由來外,還語重心長的評論:「過去創作的歌詞比較有內涵,連名字都好好聽。媽媽,你們那時還有哪些好聽的歌?我要上網下載。」
話才說完,我們三人已經擠在電腦前邊下載歌曲邊播放了,兄弟兩人在download的同時也刪了一堆「超流行」歌曲。
「不心疼嗎?」我問他們。
「老歌的旋律真棒,明天我要帶去給同學聽。」兩個兒子都沒理我,自顧自的沉浸在音樂中。
隔天我跑去找歌買CD,花了上千元,可是一點也不覺得心疼。
家裡最近有一些小改變,音響中時而傳出有一點懷舊、有一點叛逆,還加了一點小滄傷的「童年」、「我的未來不是夢」,也時而傳出「她以為她很美麗」,連巫啟賢的「太傻」都出籠了。奇怪!我常聽而不懂的歌詞,旋律不清不楚的歌曲,真的在我家絕跡了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