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青年社會生活與就業狀況引起媒體關注,也是不少立委在立法院關心的議題,不論是尼特族、啃老族,這群「無就學亦無就業待在家裡的人」,正代表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現代家庭生育率過低,造成孩子養尊處優,在學時父母只要他們把功課顧好,其他別無長處。畢業後卻逢社會結構變遷,失業率嚴重,只知退縮回到家裡,即使年紀已經老大不小仍由父母照顧。
此外,現今學校教育缺乏工作倫理的課程,教出來的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實作的精神,只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尤其大學某些科系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這些科系的畢業生雖然受了高等教育,卻在就業市場中缺乏相對應的工作,若未修習雙主修或輔系,或考取相關證照,為未來就業作準備,畢業後便無法面對變化迅速的職場。
建議為人父母者,應在孩子就學期間讓他們適度從事工讀,除了養成其自立自強的精神,也可了解就業市場變化與需求。另外,也建議學校開設職業倫理課程,鼓勵學生從事職業試探,並進行科系調整,使其更符合社會需求。
此外,就業輔導機構也應主動出擊,設立專責小組針對其特殊需求,進行就業輔導工作,如此才能減少尼特族或是啃老族的產生。
陳志彬(台北市/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