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郭沫若的反七步詩

趙英秀 |2009.10.27
1240觀看次
字級

繼魯迅之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亦屬非同凡響。詩云: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此詩寫於一九四三年七月七日,當時郭沫若居重慶,中國抗日戰爭正處相持階段,「有點歷史癖」的郭沫若,以飽滿的激情,一氣呵成地寫作了長達萬言的史論宏文〈論曹植〉,這首〈反七步詩〉即附在此文之末。

〈論曹植〉一文收入作者《歷史人物》一書。此書初版於一九四七年推出,後於一九五一年再重新出版,之後的六年中又重印十二次,達四萬七千五百四十冊。

作者在書前〈序〉言中,對於曹植一方面充分肯定其在中國文學史上所占的地位,借用鍾嶸〈詩品〉的話,譽為:「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另一方面,則指出曹植的多項不足,諸如驕縱任性,恃才傲物,而自〈洛神賦〉以下數篇作品「模仿痕跡異常顯露」云云。至於歷代被人傳頌的曹植的神來之筆〈七步詩〉,郭沫若則認為「過細考察起來,恐怕附會的成分要占多數」。他寫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說,固然可以感覺到萁的煎迫未免過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說,不又是富於犧牲精神的嗎?我因而作了一首〈反七步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