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風波

 |2009.10.27
1948觀看次
字級

政府決定大幅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項目包括被視為會傳染「狂牛症」的內臟,連日引起各界質疑,認為政府罔顧食品安全、危及國人性命,只為討好美國。由於台美雙方已經簽訂協議,目前已無轉圜空間,國際貿易與食品安全之間的衝突,看似無解。

從大環境看,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是不得不的結果,台、美之間本來就有軍購、外交、貿易的問題,最近又傳出我國爭取美國部長級官員來訪及簽訂台美經貿投資架構等新議題,冷靜就整體利益評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是一個得失取捨的選擇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

問題在於政府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與所採的方式,自己把問題搞砸,使風波及反對聲浪擴大,連台北市政府都宣布,發起反對食用美國牛內臟、絞肉運動。

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這個重大決定的宣布,並非政府透過正式管道公開,而是衛生署長楊志良在立法院詢答的空檔時,有媒體隨口問到,他突然說出開放的決定和開放項目;根據他當時的說法,高風險的內臟、絞肉是不開放的。

豈知,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次日即召開記者會「更正」署長的說法,重點是,大部分的美國牛內臟都開放,只有罹患扁桃腺等少數高風險部分不開放。此話一出,輿論大譁,批評政府不顧人命、喪權辱國的聲浪大起。

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決策過程漫長而複雜,參與單位層級上至國安會,要衛生署為這項決定負政策責任,未免太沉重。但衛生署畢竟是食品安全把關單位,有關美國牛肉進口這種重大問題,竟然發生副署長負責談判、簽約,署長完全狀況外的情況,令人匪夷所思,更讓人對衛生署內部的決策溝通品質大打問號,以後民眾還能信任署長或官員的發言嗎?

就算政府是迫於美國龐大壓力而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但宣布時,不但形式要正式,公布決定的同時,更要清楚說明,包括談判過程、政府考量理由、開放項目、食用風險以及未來如何嚴格把關做法。必要時,政府更應該發出說帖、準備好與民眾的溝通管道,以面對各種質疑,嘗試把可能的政策風暴降到最低。

可惜,我們又一次看到馬政府對重大民生決策處理疏失:開始不謹慎、事後忙補洞,和莫拉克風災模式如出一轍。至於我方想「交換」的項目是否能兌現,則是未定之天。

吃美國牛肉到底有多危險?從國際動物組織及國內專家的報告,因疫區國家全力防治,全球狂牛症病牛數目連年降低,目前只剩下不到二十頭,遭到危害的風險並不高。

但是,官方數據未必可靠。民眾面對即將大舉入關的美國牛肉,唯一的自保之道,只有少吃、甚至拒吃純牛肉以外的任何部位,才能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國際貿易情勢日益複雜,在區域聯盟、全球架構的國家策略下,台灣面對長久以來的重要貿易伙伴美國,任誰坐上談判桌,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民眾可以支持政府的政策,但前提是,談判時,政府要以全民最大利益做為基礎;談判後,政府要勇於面對民眾,清楚而詳細的說明一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