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巧合的機緣下,得到一位好女婿,或某人成為別人的女婿,我們就會說,他可是我的「乘龍快婿」,或他成了某府的「乘龍快婿」。這在日常生活中和傳統戲曲中常常聽到、說到。而此一詞,則源於一個神話故事。
春秋時,秦穆公有一愛女名叫弄玉,她姿麗聰慧,善於吹笙,秦穆公擬代擇佳婿,弄玉秉愫心為盟:「不求王孫華貴,只祈善於吹笙,駢能唱和,方為眷屬。」因而久求不遇。
忽一日,弄玉夢見有一個俊秀少年,騎彩鳳自天門而降,對她說:「我是太華山主,奉天帝諭旨,與妳雙棲鳳鸞,桂香月圓,是為佳期。」
弄玉早晨醒來後,將昨夜之夢告訴秦穆公,秦穆公遂遣使至太華山尋訪,明星岩下,遇見一個吹簫的少年,翩翩瀟灑,精通音律,遂奉載回宮。
但少年僅會吹簫,不善吹笙,秦穆公甚為悵惘,正欲引卻,弄玉遣婢傳話於秦穆公:「既到此,何不試簫,以窺優長?」
少年奉諭,吹起簫來,一曲清風習習,二曲彩雲飛聚,三曲百鳥和鳴,簫聲悠揚動聽,秦穆公庭前大悅,弄玉廉後神驚。是日,恰逢中秋佳節,蒼穹圓月,桂香沁人,秉燭宮闕,遂成佳偶。
一日,月光瑩瑩,微風徐徐,少年與弄玉鳳台和諧簫笙,少年心明,遂謂弄玉:「我本天上仙子,奉天帝詔,與妳結天地姻緣,但不能久居塵凡,今龍鳳相迎,宜復天宮。」於是,少年乘龍,弄玉乘鳳,飄然逸去。
根據這個神奇故事,後人就將理想佳婿稱為「乘龍快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