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愛地球 因應糧荒危機 設糧食生產保護區

張子見 |2009.10.23
1141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全球糧荒嚴重,聯合國專家估計,目前全球飢荒人數已達10億人。因為耕地流失、人口增長、生質能發展等因素,亦使糧食價格猛漲。在此同時,台灣耕地面積較十年前減少近4萬公頃,若扣除休耕土地面積,實際耕作面積可能低於70萬公頃。

糧食安全因此亮起紅燈,台灣目前糧食自給率僅30%,甚至低於高度工業化的日本。而由於農地管制鬆綁,加上雜亂無章的國土規畫,更使適合糧食生產的精華農地快速流失,生產環境劣化──或見特定農業區內散布著汙染性工廠,或是大規模工業區切割農地。近年來各縣市競相爭取科學園區設立,加劇上述的危機。

有別於傳統工業區,科學園區設置的地點,要是公共設施相對完善、人文薈萃的地區,而這通常也是精華農地之所在。因此,在承受欠缺規畫的市鎮發展之後,台灣農地遭到另一波更深的殘害。由中科的開發進程,更可明顯讀出此一糧食生產系統崩解的趨勢。

中科由一期的台中都會區周邊農地,至三期已擴大至雲林虎尾的特定農業區,四期更踏進全國最重要的糧倉──濁水溪平原的核心區域。前年彰化縣進行農地資源空間規畫,二林鎮乃為零優先釋出農地的高度宜農區,而附近竹塘、西湖亦有農業生產專區。姑且不論其環境風險,中科三、四期開發,本身即是國土規畫上極大的謬誤,此一問題,並非個案層次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所能解決,偏偏目前焦點多集中於環評身上。

就環境影響部分而言,科學園區衍生的環境風險必須更審慎地評估。由過去經驗顯示,高科技的同義語「矽谷」,已成全美超級基金場址密度最高,即毒性化學物質高度汙染區域。

竹科於7年前曾監測到周界空氣砷濃度高達到每立方公尺120奈克;而中科營運後短短數年,砷濃度亦急劇上升至30奈克上下,甚至高於嚴重汙染的礦區。依據美國環保署資料,長期暴露在砷濃度0.2奈克的環境,致癌風險是百萬分之一;超過120奈克時,致癌風險更高達二千分之一。近來竹科周界砷濃度雖已降至合乎國家標準的6奈克, 但仍遠高於空氣品質目標(AALG)建議值0.046奈克。

更值得擔憂的是,高科技產業使用的化學物質,有許多根本不在環保署公告的有毒物質之列,無怪乎日前來訪的美國矽谷毒物聯盟Ted Smith評論台灣是「有21世紀的高科技產業,卻只有19世紀的防治標準」。

1970年代能源危機後,許多國家著手制訂能源法;而近年的全球糧荒,更讓人們驚覺到,食物比能源、金錢更重要,紛紛製定糧食安全法。筆者在2006年召開的「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中,提出「設糧食生產保護區,保護精華農地資源」提案,獲與會者共識。有鑑於經濟開發與糧食生產的矛盾愈趨劇烈,政府宜確立國土規畫與糧食安全為政策之上位,盡速立法落實上述結論。而位於彰化、雲林二縣的濁水溪平原,正是優先劃設之所在。(作者為環球技術學院環境資源管理系助理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