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40}在迦毗羅城乞食的佛陀

文/本覺法師 圖/李鎬信 |2009.10.22
910觀看次
字級



「行正法善行,勿造作惡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樂。」

———《法句經》



佛陀曾說:出家人須根據四依法過正確的生活。所謂的四依法,要求出家人以抹布般的糞掃衣圍在身上、在街邊化緣乞食、在樹下居住,並在生病時以容易取得的藥物維持生命。

正法善行,是指出家人托缽乞食的生活。托缽乞食代表連一頓飯也不去享有或積蓄,為徹底無所有的人生。出家沙門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拋下擁有的一切,使自己脫離貪欲的束縛而獲自由。在五欲樂當中,食欲與我們的生命直接相關,而要控制它顯然十分困難。當佛陀的父王準備珍饈百味來迎接自己的兒子,但佛陀卻不惜在迦毗羅城違迕父王的一片好意,而上街化緣。

佛陀的此形象並非人為、刻意展現出來的,而是因佛陀自己就是一位依真理行動的人,因此才可以做到這點。佛教是個守法如命的宗教,對出家人而言,托缽乞食正是光明磊落、符合真理的行為。世人皆以占據擁有、積蓄為法,為了要有所積蓄而與他人爭執、為了要占據擁有而奪人所好。此行為非但不如法,還不符合真理。一旦擁有超越界線,就化作貪欲、形成罪惡。

最近,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使我們生活不安穩。人因擔心失去所擁有的,而備受煎熬。我們都能察覺到那股無形、但卻不斷朝我們的生活走來的貧窮。

追求永遠都填不滿的物質上的富足,是徒勞無功的。讓我們追隨佛陀的生活方式,精進修行,擺脫對擁有的執著,我們應擺脫因為成為物質的奴隸,而拚命揮霍消費,在飲食方面盡量簡單樸素。當飲食等日常生活更接近真理時,我們才能擺脫貪欲,走進無所有的大門。

這並不是要求大家什麼都不要擁有,而是呼籲大家要努力讓自己擁有得少一些。生活富裕時,我們不容易領悟真理,但生活變得困難時,是我們敞開心房,尋找人生的真正意義的時刻。

我們有什麼理由要拚命地累積財富呢?佛陀靠乞食為生,展現出「擁有得最少」的生活態度。讓我們努力學習這種符合真理的生活態度吧!這樣才能擺脫占據擁有的貪欲,從中獲得自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