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見利忘義
選出的政治人物不擇手段攫取權力,是為建設還是搞破壞?
近年來打開電視,即看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互相指責叫囂,大演口水戰,不管民生疾苦,看不到有什麼經濟建設成果?看不見社會福利優惠配套措施?「拚經濟」變成口號,金融改革措施也是紙上談兵,新聞不斷播報搶劫、詐騙等新聞,搞得人心惶惶,「拚政治」似乎一大諷刺,誰把生活秩序搞亂了?
近年來,弊案連連:軍購、捷運、股票、外勞、鐵路、交通運輸工程等等,都有人從中中飽私囊,以資本家雄厚而財大氣粗的手段,劃分勢力範圍割據地盤分享大餅,攪亂大眾視聽言行,把小百姓生活秩序搞亂了,這些亂象,大都可歸咎於政治人物,挾持黨羽自重,見利忘道義,甚至以不擇手段攫取權力,揮霍權力。
由於不肖的政治人物,與惟利視圖的奸商鉤 結,藐視體制、玩弄權謀。聚集權力興風作浪,當今社會上下交相征利,相互傾軋,利益薰心,官官相護,蔚為風潮,把政治理念、抱負、堅持拋諸腦後。這樣的政客不把大家的生活秩序搞亂了才怪!
冠京(台北縣/家庭主婦)
回歸簡樸生活 找回自己
教育不普及的農業社會,人民易受威權者愚弄,今天情況改變,政治人物還是搞愚民、耍權術,實在小看選民。
國內學界宗教界的領導人物,常發起讀書運動建立書香社會。筆者相信多讀書可以深化我們的思想,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
台灣人民歷經三次直選總統,照理人民已具民主素養。將口水政爭,經濟衰退,百業蕭條,卡債教改等一連串的錯失,歸因於哪一個政黨或是哪些人,都非公允。發生高捷泰勞暴動與其背後的仲介剝屑弊案,北市養工處弊案,某捐血單位之自肥案等,其實與人民素養及品德和國格具相關性。官員或許貪瀆,但卻是選民選出的,難道選民沒有責任?
與其怪罪媒體亂象、社會亂象、政壇亂象,不如學學老祖宗的教誨:反求諸己,反躬自省吧!幾年前,法鼓山聖嚴法師在電視頻道上曾說:想要的很多,真正需要的並不多!或許,在繁忙紛亂的工商社會,在擾攘不安的今日台灣,簡化自己的生活,找回原本的自己,可能會是止息亂象的一帖良方!
葉嘉文(新竹市/補習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