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必須把氣管切開一個洞口,當作呼吸孔,那也沒辦法,至少爸爸還能活久一點。」八十五歲罹患鼻咽癌的病人阿福伯的大兒子,小聲跟其他站在病房外的三個弟弟說。
二兒子聽完後說:「腸胃外科主任說,既然要做氣管切口的手術,最好趁全身麻醉時,把胃造口手術也一併做了。」
「問題是,醫師也說過,以爸爸的年紀,加上癌症末期的虛弱身體狀態,做了這麼大的手術後,恐怕不容易脫離呼吸器…」三兒子擔心地說。
「媽媽也說,讓我們做兒子幫忙決定就好,要不要問問爸爸,他自己的意見呢?」四兒子望著三個哥哥。
「老爸現在的神智,時而清楚,時而不清楚,問他有用嗎?」
阿福伯的四個兒子,都是剛從美國回來的高學歷知識份子,平時都居住在美國,這次是因為阿福伯病危,被阿福嫂緊急叫回來的。
安寧病房的護士們,擔心阿福伯的四個兒子,可能會因為單方面的孝順心理,對阿福伯「先斬後奏」,就趕緊幫我跟這一家人約好,並邀請阿福伯本人,跟四個兒子一起,共同開一次家庭會議。
「阿福伯,您的咽喉以後可能會漸漸的,被這些腫瘤細胞侵犯,變狹窄後就不容易吞東西。所以外科醫師建議,要在您的氣管以及胃,用手術各做一個開口。」我詳細地解釋。
「做什麼?」阿福伯瞪著大眼睛問。
「上面的一個開口,要讓您以後呼吸用的,下面的開口,是要讓您以後進食用的。」
「那我會變成怎樣?」
「您的腫瘤一直長的話,會造成臉部傷口變大,將會有嚴重疼痛,還有不定時出血的威脅。」
「我爸爸的意思是,造口手術對他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說話會有影響,您以後還要經過訓練,才能用手幫助說話,但運氣不好的話,就必須一直使用呼吸器。」
「那我就不能說話了?那怎麼可以?」
「必要時,還是可以用筆談啊。」
大家沉默了一陣子以後,原本躺在床上的阿福伯,突然做起來邊揮手邊大聲地說:
「不行、不行,我最愛打麻將了,不能喊『碰』,還怎麼打牌?我要喊『碰』、怎麼喊?」「…」
「我不要在喉嚨開洞。喉嚨開了洞,我以後打麻將,不能喊『碰』,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我先生這輩子認真工作,沒什麼嗜好,最愛的娛樂就是跟好朋友一起打麻將,唉-」阿福嫂無奈地跟我說。(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