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Facebook)的遊戲「開心農場」在台灣爆紅,「上網務農」成為當下最流行的休閒,吸引大批「農民」種菜、偷菜,因部分上班族、公務人員在上班時沉迷,招致批評,立委也質詢,甚至連教育部也認為偷菜行為「沒品」,建議將「偷菜」改為「租菜或借菜」,以發揚「正確的道德觀念」,網友笑言:「教育部是打算把『開心農場』變成『有品農場』嗎?」
邁入Web3.0時代,政府官員還是不懂「虛擬世界」的運作模式,網路社群不斷改變人與人的相處互動方式,「開心農場」竄紅的原因,在於實體世界中人際關係日益疏離,及反映現代人心靈空虛,一個簡單的小品遊戲,除了有簡單易懂的使用介面,讓任何人都可輕易當開心的網路農夫外,偷菜、放蟲、放草、除草等互動設計,亦能增進人際互動,與現實世界的「道德」,應沒什麼關係。
無法控制行為的只是少數人,任何上班族、公務員本就不該在工作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犯了錯就要接受處分,不論口頭警告、罰薪或離職,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為何行政院要一再重申規定?
網際網路變化急速,今天火紅的農夫遊戲,也許隔天就乏人問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政府能針對問題的根源,如網路廣告、行銷、交易安全及分級制度等,制定即時且周延的法令,並確實執法,及找出可行的方法,改善日益式微的家庭與學校教育,才能建立有品的社會,而不是改虛擬世界的戲名稱,就能讓玩家有品。
林明達(高雄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