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擴編 為人民食的安全把關

ROY(台北市/社會工作者) |2009.10.19
870觀看次
字級

最近一周有兩條和食品安全有關的大新聞,先是便當店常附贈的乳酸菌飲料,被驗出乳酸菌數量偏低,消費者所飲下的不但多是糖水,甚至含致癌防腐劑;然後是董氏基金會踢爆,國內知名奶粉廠商的配方含乳量不足,糊精太多,而且產品標示不清楚,糖尿病患若不注意,很可能加重病情。

加上三聚氰胺、砷油事件,如果不是有人踢爆,這些食品安全問題,都非市井小民憑肉眼或常識能分辨的,因為,目前是高度仰賴專門知識來組織生活的現代社會,生活中充斥各種只有專家用科學儀器,才能判讀是否會影響人體的物質,如果政府相關單位不能替人民把關,建立足以保障人民安全的嚴格法規與罰則,只以道德良心作為約束,自然讓廠商變得不肖,甘願鋌而走險。

好比說乳酸菌飲料事件,據媒體報導,其實廠商已被開罰兩次,並被要求限期改善;再如砷油事件,某連鎖速食業者的門市老是被驗出不合格,這應和罰則過輕不無關係。

也許是管理食品安全衛生的法規制定已年代久遠,懲罰違規業者的罰則,比酒駕的罰單還輕,不肖廠商製作可能危害數以萬計消費者健康的黑心產品,罰單竟只有區區數萬元,還要連續開罰兩次以上,再犯才會被勒令停業。

試想,從初次被驗出到最後被勒令停業,若無媒體監督輿論壓力,加上稽查機關人力有限,不肖廠商利用時間差,暴利驚人,特別是產品通路並非走零售百貨,是像便當行這樣有特定合作對象,不打品牌形象,靠低價搶生意的業者。

筆者呼籲立法委員諸公,撥一點時間修正年代久遠、罰則過輕的食品安全這類法律,除了應該提高罰則外,更應該在產品被驗出有問題,還沒有複檢通過前,勒令停止製造,否則無法防堵不肖廠商為惡。

食品安全是關乎全民的重大公共安全問題,不該被輕忽,更不能只訴諸廠商的道德良心,必須制定完善的法令,讓廠商知道違法成本高,不如守規矩;至於稽查機關長期人手不足,導致只能針對特定業者抽樣,讓不肖業者心存僥倖,我認為,稽查機關應該擴大編制,落實稽查執行力,才能有效防堵意圖鑽漏洞的惡質廠商。

ROY(台北市/社會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