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故事」的主角吳女士不幸辭世,報載多家禮儀公司表達願意免費為她舉辦追思會,但吳女士生前「阮是貧窮人,沒那麼偉大,簡單莊嚴就好」的話,已表明白意向。高雄也傳出一位罹癌母親,以自創的不自卑、不自棄、不自殺,別人的嘲笑沒關係的「三不一沒有」,勉勵三名子女要堅強活下去。
同樣是「癌末媽媽」,一樣的堅毅、自強,她們的言行在社會瀰漫高官貴族「無所不用其極」牟取暴利的此時,更突顯出強烈對比。
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就是一針見血的寫照,多少富商擁有富麗堂皇的「私人招待所」,作為鑽營政商關係的場所;多少月入十萬元以上的高官、法官,假職務之便從事至少是逾越本分的勾當;多少有錢人每日沉迷股市和匯市,利用內線消息大玩坑殺散戶的金錢遊戲。他們都無視在社會陰暗角落,有多少「貧窮線」以下的家庭為生存在默默地辛苦,一碗麵及高雄癌末媽媽的家庭,每天的願望只是能有尊嚴地生存下去。
社會資源分配太不公平,弱勢族群上一代的貧窮,會複製給下一代,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完全沒有競爭力,被無情的社會摒除,畢竟如三級貧戶之子的陳總統,不消幾年財產可累積到上億元的例子,是舉世罕見。
民眾在看到一碗麵及高雄癌末媽媽家庭感人故事時,應該反省社會究竟曾給他們多少機會?消極而有限的社會福利、金錢補助,真能解決他們的困難嗎?又能幫助他們多久?我們原本期待能有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結果看到的卻是冷漠無情,連好心背行動不便的同學上課,都會被法官譏為「沒有量力而為」,也難怪人際關係日漸疏離。
希望一碗麵及高雄癌末媽媽的家人,能勇敢活下去,日後讓大家看看他們也能有成就,當然社會福利政策和輔導方案也必須全盤檢討,照顧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