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大觀園】野外遇蜂別慌張(下)

吳加雄(永和社大生態講師) |2009.10.16
8655觀看次
字級




至野外踏青時,長袖衣物能減少體味散發,減少蜂螫機會。林錫霞攝


遠離虎頭蜂,是避免被螫的第一要件,但當我們到野外體驗大自然時,又要如何避免「招蜂」引蝶呢?

首先是味道,使用含有芳香味的洗髮精、除汗劑或防體臭的香水,容易吸引虎頭蜂或蜜蜂在身邊盤旋,甚至是停留在頭髮上,而當人們因為害怕而想驅趕他們,就容易引起蜂類的攻擊,所以建議各位至野外踏青時,帽子,長袖衣物除了能防蚊蟲叮咬外,亦能減少體味散發,減少蜂螫機會。

再來是顏色,已有實驗證實對於蜂類而言,顏色是其辨認花朵的第一要件,再來才是花朵的形狀,所以當蜂類要採集特定種類花朵的花蜜或其他種類食物時,顏色是判決種類的優先依據,如果人們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就容易吸引虎頭蜂到我們周圍,而某些人則喜歡穿深色的衣服,深色衣物容易吸引虎頭蜂攻擊,所以較佳的踏青衣物顏色是大地色系或天空色系,例如:棕色、綠色、藍色或灰色。

以上方法是降低人們「招蜂」引蝶的機會,然一旦蜂群大舉進攻而來,勢已成虎,我們該如何自保,是跳進水中、轉身快跑或是利用身旁的物品保衛自己?

跳進水中,是筆者最不建議的方式,由於台灣溪流長度較短,坡度較大,所以流速湍急,而溪流的流速可不像表面所見,一般而言,河流中層的流速較下層及上層為快,再加上暗流漩渦,所以即使河面流速不快,仍不宜為躲避蜂螫而貿然入水。

利用身旁物品自衛也是筆者不建議的方式,因為在龐大的蜂群攻擊之下,任何驅趕的行動都只是徒然;用外套罩住頭部轉身快跑是保命之道。

萬一不幸招受叮咬,又該如何處裡呢?其實虎頭蜂的毒性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虎頭蜂毒液直接毒性,據估計必須要受虎頭蜂到二百次的叮咬的毒液,才會使一個人有生命危險。叮咬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用冰敷即可解決大部分的疼痛。使用尿液、氨水及醋,都是不好的方法。另外虎頭蜂的刺不可直接的往後拉,否則毒液更進一步的注入身體,可以利用鑷子或是類似物品將蜂針挑出才較安全。

另外一種虎頭蜂蛋白質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而造成血壓下降休克,生命危險。一般而言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會有過敏而休克,所以在國外某些醫師甚至建議,過敏體質的人應該上山前,先隨身攜帶腎上腺皮質素和抗過敏抗消炎的類固醇及抗組織胺類藥物,一旦被叮可以馬上注射以救命。

上周提到台灣目前有七種虎頭蜂,這些虎頭蜂的攻擊性可見於下表:

其中黃腹及黃腳虎頭蜂,便是最常出現在居家周圍的種類,雖說虎頭蜂會螫人並造成人員傷亡,可以算是害蟲的一種,但由於會捕捉蛾類幼蟲作為食物,所以亦是這些農業害蟲的天敵之一,更甚者,目前已有專家在研究其蜂毒,希望能應用到農業害蟲防治上,所以虎頭蜂這類的駭人生物,仍有其可觀之處。(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