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爾核能發電廠爆炸二十周年的當天,呂副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目前處理核廢料技術精進、核能發電是「綠色能源」,所以反核可能變成落伍觀念,建議民進黨全面檢討核能政策。徵諸車諾比爾核能電廠巨災,呂副總統「反核落伍」之說,值得推敲。
反核與台獨是民進黨崛起的兩大幡旗,並列為基本黨綱,忽由曾是代理黨主席的呂副總統在正式會議提出,其震撼、反擁核情結與訾議之聲,一時很難平復。
不妨平心靜氣暫時跳脫反、擁核窠臼,先想想一個問題。國際趨勢策略大師大前研一應邀來台演講時指出,台灣政治人物眼光短淺,很多沒出國念過書,不僅缺乏世界觀,也與現實脫節;大前研一居國際趨勢策略大師排行榜前五名,地位崇隆,他這番話實在不中聽,但卻是事實。
以世界觀來說,呂副總統是執政黨中曾在外國知名大學念過書的少數人之一,她歷經反核的「死硬派」,跳到核廢料已可處理的「科學派」,再到建議檢討現下核能政策的「務實派」,可說已掌握到現實情況,更敢於丟棄「反核幡旗」,是一種佛家說的頓悟,相信這應可和她在國外的讀書經歷,找到連接因素。
另一個例子是,教改「總舵主」李遠哲在化學領域的某項成就,已獲諾貝爾獎的肯定,但教改的凌亂、沒有方向、欠缺國際觀成分與脈絡、鋪天蓋地的怨聲及他為教改失敗所作的道歉等,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在核能發電方面,他原本雖強烈反對,不過日前在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中,卻發表主張要落實核四的續建,並要延長核一、核二及核三的運轉年限,這項主張是來自他的化學專業知識。因此,核能政策的定調與是否曾出國留學無關,要緊的是要長期實施核能科技相關的正確教育,不過遺憾的是,在冗長教改時程中並未看到這塊園地。
呂副總統希望民進黨能看清現實,扯下「反核幡旗」,但反對者仍是反對,猶疑者則認為是破壞民進黨的核心精神,可是事實上民進黨黨員不多,企圖以少數人的所謂核心價值硬加給全民,於理、於情都說不通。
再回過頭來看車諾比爾核電廠爆炸案,起因是為了測試汽輪發電機的機能,能否在切斷能源後繼續提供電力讓飼水幫浦運轉,直到備用的緊急柴油發電機啟動。沒料到當緊急停機系統被切斷,強大的電流導導致一個反應爐失控而發生爆炸,釀成世紀慘劇,檢討起來,這是屬人為疏失,而非核電廠整體結構或運轉過程中的缺失所致,是一種應防範、可防範而未防範的災難。
誠如呂副總統所說,核廢料已可以精進的科技處理,相信只要覓妥處理場地,在再生能源問世前,採行李遠哲落實核四續建等主張,應是因應石油可能每桶漲達一百美元的重大衝擊與危機,唯一可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