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接軌全球 先培養國際觀

關懷(台北市/退休教師) |2006.04.28
429觀看次
字級

全球知名的國際趨勢策略大師大前研一,在接受電台專訪時指出,台灣政治人物眼光短淺、缺乏國際觀,與現實脫節,又說台灣人的英文能力很強,本可以將產品行銷全世界,但在缺少國際觀與局限意識形態下,很多人根本未覺察自己這項優點。

而金車教育基金會日前公布問卷調查結果,僅有百分之七的家長認為,媒體的國際時事節目符合他們的需求,每天看國際新聞的孩子更不到百分之五,這與大前研一的談話不謀而合;這樣的數據除顯示國人不太關心國際時事外,更令人憂心的是,大多數國人已嚴重與國際脫軌。

政治人物不肯放下意識形態,只關心台灣定位、高唱本土論調,一味封閉自鎖,不但忽略國際趨勢,甚至連教育政策亦遭扭曲。台灣雖語文補習班林立,但民眾只用於應付考試或升等檢定,應對會話能力不理想,何況欲擴展國際視野,除了基本的語文應對能力,更要具國際常識、禮儀等素養,這些均非政治人物「過境」、「訪問」數個國家,或民間出國觀光旅遊「上車睡覺,停車拍照,下車尿尿」的短視行程所能獲致的。

全球化時代所要面臨的是競爭更激烈的國際戰場,如果不了解國際發展,就無法與國際接軌,就無法打入國際市場,個人如是,國家亦如是。

其實要培養國際觀,並非要花錢出國參訪旅遊,在資訊無遠弗屆的今日,只要善用報章雜誌、電視網路等媒體,也能打開通往國際的大門,關鍵在政治人物是否敬業用功、以身作則,為民眾樹立典範?政府當局能否針對現況深入反省,走出封閉的意識形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