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死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三略‧上》
完全讀懂名句
軍隊不以優厚的條件招募勇士,就沒有勇士前來;軍隊不以優厚賞賜激勵官兵,戰士就不願上陣殺敵。使用美味的餌就一定能釣得魚,懸以重賞就一定能得到奮不顧身的勇士。
名句的故事
周文王出獵,在渭水濱遇到姜太公正在釣魚,文王向他請教:「先生喜歡釣魚嗎?」
姜太公說:「君子樂於實現志向,小人樂於完成工作,我釣魚和這個道理相通。」
文王:「怎麼說道理相通?」
太公:「釣魚之道,涵蘊三種權術:用厚祿網羅人才,好比用魚餌釣魚;用重賞收買死士,好比香餌之下必有死魚;以官職授予不同人才,好比釣上來的魚分類使用。釣魚的道理很深奧的呢!」
文王:「請深入闡述。」
太公:「釣絲細,魚餌顯著,小魚就會來喫;釣絲中等,魚餌味香,就能釣上中魚;釣絲粗長,魚餌豐富,就能釣得大魚。魚兒因為貪吃釣餌而被鉤住,士人因俸祿而為君王服務。所以說,以餌釣魚,魚上鉤;以爵祿羅致人才,人盡其才;以一城取一國,國可得;以一國取天下,天下盡入掌中。」
實戰印證
春秋時,楚國征伐絞國(南方小國)。楚軍將領屈瑕說:「絞國小而淺薄,少計謀,我軍可以放任採樵軍伕(不防備)做為誘餌。」
絞軍一次虜獲三十名軍伕和他們採得的薪材,以為楚軍不防備,第二天爭相往山中捉採樵軍伕,楚軍埋伏在山下,大破絞軍,這是以利誘敵,香餌之下必有死魚。
戰國時,秦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宰相平原君向楚國春申君與魏國信陵君求援。援兵未至,邯鄲城內卻已經「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形勢危急,旦夕淪陷。
平原君門客李談建議:「邯鄲城內薪盡糧絕,可是閣下家裡還有上百美人,婢妾依舊穿著綾羅,餐餐尚有剩餘米飯和肉;百姓窮困,兵器都用完了,削尖木頭當矛矢,可是閣下家裡卻器用無缺。
如果趙國滅亡了,閣下還能享用這些嗎?如果趙國得以保全,閣下又何愁沒有榮華寶貴?現在,只要閣下家中妾婢,參與分擔軍隊後勤工作,並拿出家中東西,分給士兵,他們一定會感恩而奮勇殺敵。」
平原君採納李談的意見,以重賞募得三千死士(非正規軍),交給李談,開城出戰,竟然將秦軍逼退了三十里,也為邯鄲城爭取到寶貴時間。楚、魏援兵趕到,邯鄲解圍。這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名句可以這樣用
「獎善懲惡」、「賞罰公允」是平常該做的事,但若情況緊急時就不能太顧及制度,懸重賞以招募死士,才有可能「力挽狂瀾」。(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