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秋水》篇裡面講到一個故事:秋天時節河水湍湍,河面寬闊到連河兩岸的牛馬都分不清楚了,河神(河伯)自以為自己所在的東海是世界上最大的了,沾沾自喜的認為天下最美好的水都在他眼皮底下了,直到順著河流流往東邊,望向遙不可及、無邊無際的東海,方才改變他先前洋洋自得的觀念。
他謙虛的面對更廣的世界,並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嘆。這就是「望洋興歎」的由來。
侷促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而自滿,便容易坐井觀天、成了眼光狹窄短淺的井底之蛙。勇於跳脫原有的窠臼、走更遠的路、登上更高的山巔、流向更遼闊的海洋、飛向更廣大無垠的天空,就會發現世界何其之大、發現自己原有的無知與不足。這時眼界更寬廣、腳步更堅定,重新審視過去,拋開狹隘的過往,人生才能以更波瀾壯闊的姿態展現。
生命,必須不斷的前進與超越,才能跨越一次又一次的難關,是的!「當時若不登高望,誰知東流海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