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
古時候的魏、巍字同而音異,是高大意思。相傳,中國西北古代氏族有祈求五穀豐收的祭神活動,稱之為魏,後以魏為氏族圖騰。
魏姓來源
●出自隗姓:夏商時期,中國西北部落的隗姓鬼方中一支居住於魏地的部落,後來發展成魏國。隗姓魏國在今陝西,地處秦嶺首陽山的北麓、渭河中游。
●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今陜西咸陽北邊),其孫畢萬在畢國被滅後投奔到晉國,因功受封於魏地(今山西芮城東北),子孫以魏為氏。畢萬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二二五年被秦所滅後,後代以國名為氏。
●出自芊姓:戰國時秦國大臣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宣太后異父弟,為芊姓後裔,後改姓魏。
魏姓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活躍於陝西、山西、河南地區。兩漢至唐朝,在北方和中原。唐以後,擴展到江蘇、浙江、湖南、四川,以及兩廣和福建。
魏姓名人
●魏無忌:魏國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三千人,與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並稱「四公子」。
●魏武子:春秋時晉國大夫。
●魏延:三國時蜀漢名將,追隨劉備入蜀,累遷為征西大將軍,為南鄭侯。
●魏收:北齊鉅鹿下曲陽人。初為北魏太學博士。簡閔帝時,遷散騎侍郎,修國史。今存《魏特進集》輯本及《魏書》。
●魏徵:唐太宗時任諫議大夫,敢犯顏直諫,曾諫二百餘事。
●魏禧:明末清初江西寧都人。與兄魏祥、弟魏禮自為師友,號「寧都三魏」。
●魏源:清末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著有《古微堂詩文集》、《聖武記》、《元史新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