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健康受重視由來已久,但若不仔細觀察,很難知道究竟環境有那些轉變?基隆署立醫院和台大醫院陸續招攬「固定」表演的愛樂義工,打破醫院藩籬,讓醫院如同「公園」,讓社區民眾放鬆心情,也消除就診病患的焦慮感,演奏一推出,受到熱烈迴響;有位參與義演的學生,從表演過程中學會體諒別人,也有病患則變成固定的樂迷。到醫院看病的人不再只有一種臉孔。
基隆署立醫院之所以突然變得具有親和力,源於院長李懋華認為看診的病患多,等待時太過單調,如果讓義工來表演,或許能增加光明的色彩,降低不安感;透過基隆扶輪社的協助,中庭因此多了一台讓愛樂義工維護民眾心靈健康的鋼琴。
社服室指出,看完義工表演,患者和社區民眾都興致勃勃,例如一位要升高一的酷酷國中女生,在參與表演後,開始注意聽眾的年齡層,適度挑選歌曲演奏,因為多了體諒,院內的病人也獲得加倍的溫暖;還有些住院患者每天都到中庭守候,成了固定粉絲,甚至有義工辭去其他醫院的演出,回到家鄉為鄉民服務。
台大醫院則在九月發起類似活動,不過他們的義工來源更為廣泛,連國外的音樂教師都志願參與演出,從直笛、鋼琴、小提琴到豎琴都有。
台大醫院社工室主任林瑾芬表示:「我們仍秉持醫院少噪音的原則,不用音箱和華麗的舞台,利用挑高建築的回音,把悠揚琴聲傳布出去。」患者反應這樣的活動要持續,因為可以讓生病的憂慮、排隊的煩躁及領藥的空乏感消失,心靈變得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