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健會發起創作 透過參與、聆聽 紓緩負面情緒 樹立孩子典範
前言
音樂、舞蹈、繪畫、戲劇都可治療疾病,尤其音樂最為顯著,近年來藝術治療更成了顯學,許多社團、醫療團體都有藝術治療課程,無論個人或團體治療都有不錯的成果,許多慈善公益團體更是不厭其煩,全力以赴,使壓力、疾病、悲觀者的情緒,有了明顯改善。本周公益報導以音樂紓緩疾病所苦、緩解家庭緊張氣氛的團體,讓讀者了解音樂與健康的關係,並提供幫助的管道。
「你不想再失望,不想再偽裝,寧可放逐讓世界遺忘;最後誰也沒能,真的離開,反而成為彼此生命中最深刻的傷。」好歌總是不斷縈繞在人心中,因為它們貼近生命,它們說出大家都知道,卻刻意忽視的社會真相。精神健康基金會鼓勵國人創作屬於台灣的精神歌曲,藉由參與和聆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今年第三屆的創作歌曲徵選已在本月一日拉開序幕,在中秋節這天,應該讓充滿力量的音樂作伴。
療癒音樂
釋放精神壓力
綜觀台灣的流行歌曲,長期以來著墨愛情的部分很多,少數如風潮音樂、心靈音樂、宗教音樂等單位才會將音樂定位於療癒、舒緩情緒和壓力上;藉由大自然的蟲鳴鳥叫、微風細雨等聲音,甚至透過放鬆式的觀想、引導,做精神層面的釋放,因為他們覺得現代人活得太過沉重。然而,那畢竟是歌手出專輯、發片的管道,精神健康基金會卻認為,聆聽以外,參與創作同樣能洗滌心靈,讓歷經天災的災民或每日觀看災情報導的民眾能走出陰霾。
曾經參與過創作徵選的人,多半會接收周遭親友不斷傳遞而來的負面情緒,例如:「我自殺後,也許父母會為我而哭,但相信時間會抹去一切。」、「朋友總是憂鬱,聽到悲傷的旋律會掉淚。」、「又失敗了,我還有勇氣活下去嗎?」
由於這些負面訊息,讓創作者想要創作正面的歌曲,當作是他們幫助朋友唯一、最快速,且有成果的途徑;創作者普遍認為,不要讓社會表面的亂象吹熄大家的純真與熱情,相反的,所有的美好也都是由行動堆積出來的,「千萬不要忽視自己正面的力量!」
行事三思
友善對待地球
「相信你會在咫尺等待,因為我們心中有一份愛,離不開。」這是創作者為在共同理想中奮鬥的「戰友」所作,在震災與水災後,投入救災工作的救援者與義工、媒體等一線工作者也正需要這樣的鼓舞。
「美好年代,珍惜前人給的愛。」創作者希望所有人在處理事情的當下,能考慮對地球與社會是否友善,以樹立孩子能模仿的典範;也有創作者的歌充滿了勇氣:「把批判眼光通通釋放,騰出空間給自信存放;打開新的窗,永遠記得,別輸給了迷惘。」
精神健康基金會認為,「樂活」是台灣的新潮流,但是一年下來,台灣人少了幽默、快樂和正面的力量,而人體內原有一種「幸福系統」,在腦中掌管喜悅、樂趣和陶醉,創作能把這個功能引出來。
精健會期待在音樂和各種藝術、影像中,用鼓舞的方式建立社會的幸福迴路。創作比賽報名網址:www.mh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