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移植是目前對末期腎衰竭病患最好的一種治療方式,不管是血液或腹膜透析都無法使腎衰竭病患的體內毒素以及代謝廢物完全清除到正常,但成功的腎臟移植能使受腎者的腎功能恢復到近似正常人,延長患者壽命。
台灣慢性腎衰竭等待換腎的病人很多,受限於腎臟的來源及器官捐贈的風氣未開,每年腎臟移植僅有兩百例左右,因此每一顆捐贈的腎臟都非常珍貴。
兩個月前,有位腦死病患慨然捐贈器官,在摘除手術中發現捐贈者的腎臟是「馬蹄腎」—腎臟靠近腹腔中央,在胰臟附近,且兩顆腎臟下部融合在一起,發生原因多為母親懷孕時,胚胎發育異常導致,發生率約為四百分之一。「馬蹄腎」一般不會有什麼症狀,然而這類腎臟常合併有相當複雜的血管異常,造成手術的困難。
馬蹄腎是先天性腎臟異常中相對來說較常見的一種,但利用馬蹄腎來進行腎臟移植,目前全世界僅有數十例;有些雖能成功的將腎臟分離給兩個受贈者使用,有些也會因為構造上的異常以及過多的腎臟血管,使得腎臟分離有困難,必須放棄使用或只給一個受贈者使用。
由於捐贈的腎臟得來不易,在新店耕莘醫院移植團隊及三軍總醫院移植團隊的合作下,成功的將這顆腎臟分離並且給兩個受贈者使用。兩位受贈者手術都非常成功,且術後腎臟都能快速的恢復功能,使病患擺脫洗腎的痛苦,雖然這類腎臟的功能較正常腎臟差一些,但在腎臟來源不足的情況下,移植團隊的努力值得肯定。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泌尿科醫師 廖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