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扶輪社3520等七個地區此次舉辦障礙體驗,3520區總監陳曜芳最為認同,因為去年初,他的夫人李珮臻才因太投入工作,引發高血壓而中風,雖然復健後,能夠不借助輪椅緩慢行走,但她難以忘懷地說:「需要無障礙設施的時候,才知道有多麼不便利。」
「實在很可惡!」李珮臻坐在輪椅上,望著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卻過不去,騎樓店家怕機車停放占用他們的地,設置鐵架阻礙,卻連身障者也一併阻擋了,李珮臻說:「遇到這種情況,不是請家人扶我,就是放棄不去了。」
陳曜芳指出,連信義區的高級住宅區,無障礙設施都做不好,「處處是障礙!」
國際扶輪社從前以消除小兒麻痺症為主要宗旨,也與各大使館合作,捐贈經濟匱乏國家的小兒麻痺患者輪椅,但今年他們注意到,儘管民間公益團體為謀求身障者便利的生活環境,而不斷向社會、政府陳情,然而成效卻不彰。
李珮臻指出,原因在正常人很難體會障礙者的「痛」。所以扶輪社在年度計畫中添入障礙體驗和為弱勢著想的繪畫徵文比賽;雙管齊下,讓企業界主管及小朋友多思考,能為障礙者做什麼,以及為將會年邁的自己做什麼?如同星雲大師曾說過的:「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