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是全球最大遊樂場的創辦人華特狄斯奈,是他在推著一輛小車導遊。車上是一位九歲大的俊秀男童,澄澈的眼有如湖水,映照他見所未見的驚喜,小小圓圓白白的臉龐上全是陽光快樂的笑。那推車的長者溫和、親切微笑著介紹……這男孩莫非是一位小王子,又或是出身於富貴之家?否則哪能勞動這位名人親自來服務!
以上皆非,原因只是這男童在世的時間只剩下三個月不到了!人類一直在生活中尋求快樂,而設置遊樂場的目的就在予人以快樂,華特狄斯奈這是在善盡他的職責:為這位來去匆匆的小朋友,及時奉上一份禮品———一次最大的驚喜與歡樂。三個月時間彈指即過,他就要在親人們的淚眼注視之下離去。或許他的童稚純真還不能懂得憾恨;又或他對死亡也陌生得不知道害怕;甚且他總算還能擁有過這一次快樂,帶著它離去就不算是空來人世一趟。
又還有一張圖片,一位少女抱著一個殘疾兒童,這孩子既瞎又聾且啞,來到人世就被遺棄,居然頑強地在慈善機構裡存活到五歲。他不會直立行走,只會爬行,像一頭小獸,隨地便溺,饑餓、寒冷、痛楚時他會嘶叫。幸運地他遇到少女,她可並不是什麼專家,就只能用她最單純的愛來為他付出。視覺、聽覺既然不行,她就用觸覺。替他淨洗,擁抱在懷,給他撫慰,使他在感受親切之下漸漸放鬆、安寧而順應。一天天的耐心呵護、教導,慢慢地換得了他的信任依賴。逐漸進步,會直立走路了,會使用洗手間了,進食時會用手了……每天,他總會在大廳門口等著她來,憑著嗅覺跟著她,憑著觸覺一次次進展著學習人類的生活能力。
而就在使用餐具還不很習慣的階段,少女不得不離去的時限到了。最後一次擁他在懷,萬般不捨的淚水點點灑落到他的臉上,他像是已有警覺,原本平和恬適的小臉上竟又有了不安,痛苦的扭曲………
以後為何?是她已在萬水千山之外,就只能以憾歉思念空空綰繫這地遠天長;而他在一天天的佇候失望、煢然惶然之後又將如何?我們已不忍去想!
(本專欄每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