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工場 只能寄賣

李祖翔 |2009.09.12
1936觀看次
字級







沒有工場庇護的憨兒只能把愛心手工餅乾寄放在商店義賣。圖為基隆市忠二路的「愛心的店」義賣品集散地,憨兒的可愛,讓附近居民歡喜接納。記者李祖翔攝



近來在資源較缺乏的縣市街道上,常能看見不少店家的商品架上,額外放置了憨兒製作的烘焙食品,騎樓和公車站旁也都有愛心義賣的攤販或沿街叫賣的憨兒,令人疑惑的是,「不是有庇護工場嗎?為什麼他們要在外面奔波?」答案是:「不是每個團體都有能力經營庇護工場,為了生存,他們的努力須比正常人多更多。」

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總幹事趙又琳說:「庇護工場是保障憨兒就業與生活的地方,但如果這麼容易就能擁有,他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要走上街頭,利用各種寄賣、叫賣的方式在外奔波。」

趙又琳解釋,成立庇護工場需要專業的產能、行銷、業務、原料採購、設備和勞動薪資,這些都是必備的成本,最重要的是擁有無障礙空間的場地,而這些耗費的成本都不是協會所能負擔。

目前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有的是單純提供憨兒職業訓練、不以生產為主的「熊米屋美食坊」,並非庇護工場,而在路邊販售手工餅乾或在商店寄賣,都是正常員工或義工主動熱心協助的;趙又琳說,如果政府更積極輔助身心障礙者建立庇護工場的場地,社會將更和諧。

雖然庇護工場不易成立,卻意外成就讓社會更認識憨兒的機會,趙又琳認為,大眾可以明白憨兒平常並不會流口水,所以製作餅乾的時候一定會注意衛生,而在早療、社會互動的幫助下,他們能夠如同正常人一樣分辨是非對錯。希望未來有地方能夠安置他們,給他們一個穩定的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