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丹蜜爾蛋糕陳駿琪
烘烤成金黃餅皮的小金磚—鳳梨酥,是「拎著走的台灣記憶」,高達七成的觀光客,以鳳
梨酥當做來台一遊必買的伴手禮。
早期的鳳梨酥,直接以餅皮包入鳳梨醬,口感酸溜溜的,還不時會吃到鳳梨的粗纖維,讓人對鳳梨酥又愛又恨,如今的烘焙高手,加入棗泥、洛神花等,油也改為酥油或奶油,以便烘烤出可口奶香。但平均一個一百公克的鳳梨酥,熱量就超過四百大卡,約等於吃下兩大碗白飯,以至於,過度甜膩與熱量偏高的印象總揮之不去。
「二○○九臺北鳳梨酥文化節嘉年華會」活動,今年向熱量宣戰,以「三多一不」為小金磚營造出樂活新風味,把「美味多一點」、「纖維多一點」、「創意多一點」以及「不含反式脂肪」放進新一代鳳梨酥中,改善了甜膩口感,也為健康把關。
連續舉辦四年的鳳梨酥大賽,今年還規定參賽的烘焙高手,須採用二代全麥為原料,為這個名揚四海的伴手禮,增添養生元素,也讓對熱量斤斤計較的人,多了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