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招生不足額,在大專院校開學前,有學校裁減老師,在大學過多、學生來源日少,及海外大學競爭下,這種有如工廠、公司裁員的教授失業潮,未來可能一波強過一波。
面對大學教師、教授也丟飯碗,有些人從負面角度看待,認為學校和老師更不敢得罪衣食父母的學生,大學生素質更將一落千丈,造成國家未來人才的貧血。
有論者也認為,教授往後可能得拉學生拚業績,再不然就是往公立或老牌大學跑,俾以保障工作。
我覺得這件事應從兩方面探討。首先是學校,如果學校有心經營,就應該知品質是生存的唯一活路,加強教學、師資及設備的提升,就不怕招不到學生,若只想回收投資,畢業學生會得不到社會認可,也會在評鑑中被刪補助和系所,因而更招不到學生,形成惡性循環,連帶使教師、教授失業。
其次,大學老師、教授也要有實力才是保障的觀念,因為就算在公立大學,若仍一本走天下、不進修研究,也會遭淘汰,與其抱怨,不如勇於迎向挑戰。
竹語(北縣新莊/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