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院校下周開學,媒體報導一些招生不足的學校解聘、資遣教師,我認為,這不過是將崩解的冰山一角。
近十餘年來,台灣大量開放高等教育,廣開大學之門的同時,大學生增加了,也增加了不少教授。

今年考大學的學生,是一九九○至一九九一年出生,這兩年的新生兒數都在三十三萬人上下,今年指考報名人數跌破十萬人(除掉推薦甄試入學),也就是說,擁有三十三萬人左右的新生兒,想要填滿目前大學的學生名額,已有困難,要滿足目前所有大學的招生,每年需要有三十三萬以上的出生人口才行。
然而,台灣的生育率卻是不斷下降,一九九八年僅二十七萬多人,雖然兩年後因龍年加千禧年,回升到三十萬,但隔年隨即跌至二十六萬多人,且此後一路走跌,到二○○五年只剩二十萬出頭,依此計算,十五年後至少短缺三成學生,將有三分之一的大專院校系所被迫關門,屆時不知有多少流浪教授。
其次,隨著大學增加,也招收了大量的碩博士生,一九九七年,台灣在校博士生約一萬人,從二○○六年起十年多達三萬,雖說理工科碩博士一定選擇大學教職,還可轉戰產業需要的高技術工作,但文法商科的碩博士的選擇相對較少,加上回台找工作的碩博士,可預見失業碩博士將大增,也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目前教育界已為國中小流浪教師問題,一個頭兩個大,但國中小教師多是學士或碩士,相較於博士,轉職較為容易,國家培養了那麼多博士,結果是變成失業人口,豈不荒謬?
政府必須正視高等教育未來必然會面臨的招生困境,及隨著招生困境而來的流浪教授與失業博士問題,及早提出解決辦法,如設置大學退場機制、縮班減系、停止開放碩博士名額,並且縮編,否則高等教育恐怕將是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皆輸的局面。
神無月(台北市/教育工作者)